022-26656785

校园信息

【天商好学生】求真“泽”世 笃志近思——记我校2017年度“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朱泽亮

转眼已是毕业季,大四学子纷纷为今后发展奔忙,法学1503班朱泽亮亦近期被成功推免。在旁人看来,他的履历无疑是充实且优秀的: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曾任班级学习委员、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推免至华东政法大学,参与暑期支教......他用十六个字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半摸索,一半反思;一面哭泣,一面追求。他说,“正是反思与追求造就今天的自己。”

推免之路:反思进取  求真力行

经过两年的学习,朱泽亮已经接触了法学本科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大三开学,他开始进行反思:“我到底把大学演绎成了何种模样?这是否是我原本想的样子?而这又是否为大学本来之面貌?”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追随自己的学科兴趣——知识产权。在他看来,“如果在大学能够勇敢探索真实的世界,必将意义非凡。”

于是,他很快确定第一个目标,那便是就曾困惑自己的一知识产权制度问题撰写文章,籍此也能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对知识产权抱有钻研之心。接下来的日子,他选题谋篇,撰成文稿,大量阅读核心期刊文献,向老师求教十余回,修改成稿近十次。这来回改动便用去大半年的时间,终于,论文于今年五月刊载于《中国发明与专利》。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他意义重大:他第一次完全基于兴趣完成了之前以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感受到兴趣使然的力量,更坚定此前的反思方向是正确的。明确前进方向后,大三这一学年,他坚持每日阅读一篇知产核心期刊文献,也研读数本知识产权经典著作。“研究一个问题必须尽可能穷尽研究现状,将学术同仁的研究成果作为下一步研究的起点,这就需要海量检索、广泛阅读。”朱泽亮如是说。

转眼已至大四,身边的同学纷纷选择考研或参加司法考试,而朱泽亮不想将之前的读书“心气”这么快丢掉,以致前功尽弃。于是他选择远离应试模式,发展自己的学科兴趣。他开始完成自己第一个阶段的计划: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项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直至能够脱口而出。经过近几个月的积累,他成功入选华东政法大学“知产力•卓贤汇”学术夏令营。在华政夏令营之后,他决意接受推免资格,期间曾多次调整目标院校,最终收到了华东政法大学知产学院的录取通知。笔试、面试的每一分从容均离不开平日所学之积累,他在多轮考核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大学最后一年中,他将着力巩固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以此为中心扩展知识产权视野,力求靠近知识产权专业化的边缘。

支教之行:分享传递  雨露山区

“此次支教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完整同时也是最难忘的一件事。”回忆起两年前贵州桐梓黄莲乡道竹村支教历程,朱泽亮心生感慨。2016年,阳光雨暑期支教组织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传来,本着向山区孩子分享知识的初衷,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几轮网络笔试与面试,从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如愿成为100位支教志愿者中的一名。回忆起支教,他坦言十分享受讲课的过程。他的数学课没有刻意组织趣味游戏,而是坦诚地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大家在此过程中理解知识。

从课下的家访中,朱泽亮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求学之不易。从家到学校,翻山越岭,蹚水过河,距离最远的要花三小时走落石路上学。“但从课上孩子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每一个人都很渴望教育。在如此这般环境下,仍能坚持读书,令人充满敬意。”正因为对山区孩子生活的艰苦早有心理预期,第一节课,他并没有直入数学课堂,而是向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念——家族无差别观。“在人类起源早期,我们的祖先并无太大差别。而每一个人如今的生活处境,是家族世代努力或懈怠积累所致。作为家族一员,我们必然多少要为祖先的懈怠承担责任。因此从家族视野来看,应推定每个人的处境是公平的。如果想做出一些改变,就必须向上行动,一则为前世懈怠弥补,二则为后世进步铺垫。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在当代,即我们自己。”他希望自己的观念能影响学生,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仍然追逐生活未来的光芒。

谈及近10天支教中最难忘怀的事,蜿蜒的山路、接力的人群立刻在朱泽亮脑海中浮现。一日,处在半山腰的村民房屋无端起火,两幢木屋看似不起眼,却是那户人家世代相传的几乎全部财产。着火地在半山腰,若是一次次来回到山底打水,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当时现场约有上百人,大家自发站成长队,依次传递水桶。一个个水桶被递到山下,装满水再运送回山上。从烈日当头到夕阳沉落,众人拼尽全力奋战,运送900余桶水,火势终于得到控制。时至今日,他仍然能清晰地记起自己在人群中焦急地等待水桶被递到自己手里的场景,平日扛起一大桶水已是吃力的他,在那个下午搬动那么多桶水,却丝毫不觉得疲累。当最后一桶水浇下,微弱的火苗被扑灭之时,心里的重担卸下,他舒目远眺,那夜星空似乎格外高远辽阔。

由于表现优异,朱泽亮被当地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最终获“阳光雨公益组织支教证书”和“优秀支教教师证书”。忆起支教的过程,他不仅在这其中提升了团队协作、应急处理的能力,而且明白了“良善是相互的,爱也是相互的,你甘愿付出,也许最后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为村里带去知识,而道竹村教给他爱心与坚毅。

实践之道:平衡自我  收获成长

前法学院学工办主任的工作经历让朱泽亮收获成长。学工办的工作锻炼了他的多项技能,打磨出沉着的心态,组织内的朋友也让他告别内向的自己,慢慢变得开朗。而知识产权中分享的理念也融入他的生活,使他乐于将自己经历的事情与他人分享。他担任班助的初衷便是将大学的生活经验分享给各位新生,“看见他们就像看见刚入学的自己,希望他们能与我坦诚相待。”私下里,他也会和学弟学妹们聊天谈心,帮助他们解答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法学1701班陆铮鸣说:“我们从学长身上学到了踏实与互助,将以他为大学生活的榜样。”

在班级事务、组织工作、自身学习之间,他早已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削减掉无所事事的娱乐消遣,在学习上少做无用功,专注于自己的想法,同时兼顾好学习、工作与生活。在学工办的经历也让他对担当与奉献的看法日趋成熟,从前朱泽亮会为有人退出组织感到惋惜,但现在他认为:“若由于学生工作与其他事情不可协调而退出组织,我表示理解,但我并不赞同由于认为集体成员拖后腿或者普遍能力不如自己强而退出。即使你的确优秀,但当加入组织的那一刻起,你理应承担一部分让集体变得更好的责任。”

“大学的目标,就是要确实一个‘中心’并发展它,以其扩展周边所需知识,而这个‘中心’就是你的学科兴趣。”与别人走不同的道路,坚持不易,但朱泽亮乐在其中:“以前的我惧怕成为别人眼中看似不一样的样子,现在看着别人眼中不一样的我,竟多了一份惬意,大概是缘于现在做的事更多求的是一份心甘情愿吧。很多时候别人看着你碎裂,而于自己却意味着重生。”(校报记者/黎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