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
【天商好老师】乐此不疲的“保鲜工匠”——记我校天津市“131”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关文强教授

采访是在食堂的饭桌上边吃边进行的。因为主人公是个实打实的“大忙人”,难以抽出整块时间。的确,他既在一线为学生授课解惑,还身兼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天津市重点学科负责人等职务。他还在果蔬保鲜新技术、物理保鲜装备开发、食用菌保鲜及营养功能成分能调控、鲜肉保鲜技术等方面硕果累累。他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座右铭要求自己,曾荣获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天津市青年科技创新标兵、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心无旁骛、宵衣旰食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他就是我校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关文强教授。

重学习  塑信念

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关文强的经历正应验了这句名言。农民出身的他,热爱读书,坚持学习,喜欢钻研。“我初中阶段有一位良师,正是老师严格的要求使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幸得良师教诲,他把“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铭记于心,发愤图强,一路考上大学、读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老师也悄悄地在他心中埋下投身教育事业的种子,即使是在后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几年,他仍怀揣着教育梦。2011年,在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的他毅然决定前往天商,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觉得教育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能够把自己的知识、信念传授给更多人,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会更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正因秉持如此信念,不忘初心,力争上游,通过个人的持续努力学习,他一步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授。

基于自己的经历,在关文强看来,人一定要有信念和理想。“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春的这段精彩讲话,不断鞭策自己,也把这句话为学生反复解读。“小事不小,要想走在前列、坐在前排,一定要把小事做好”、“只要方向对了,不怕路途遥远”,这些工作中上级领导的讲话他也记录领悟并身体力行。他还创新性地把中国梦的内涵移植到每个青年的个人梦,将其解读为“实现一个具有最大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快乐多彩人生”,具体表现为“学业发展、家庭和谐、幸福快乐”,实现途径是走健康奋进、持续学习的努力之路,坚持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发扬个人勤奋坚韧的优秀品格精神,凝聚个人一切力量,实施手段是“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建设”。播种信念必然会激发行动,传递力量,关文强一直在路上。

是梦想  是责任

在教学上,关文强“以本为本”,形成自己的独到之处。他认为课堂成败关键在于两个:高水平教师的影响力,教师态度水平和学生兴趣相融合的程度。“我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主要采取重要问题讲透彻、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学思路,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重难点知识的重视”,而往往是重点突出的提问、引导、互动的教学方式才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中来。为使学生更易理解与参与课堂,他也把更多功夫花在备课之中。不单单的是参考资料文献,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上的相关重点内容加以梳理归纳且总结,形成较为完整、逻辑清晰的整体框架结构,并以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贯穿其间,辅以具体案例……他的课堂因高效而精彩。

他也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心得,“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的人生和将来考虑,尊重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考虑和处理问题。”担任大三开始分专业组成的2014级食品专业三个班级的班主任时,同学间的不熟悉与消磨殆尽的激情成为他最大的阻碍。每到这时,关文强总会耐心思索,追根溯源,静下心来理清工作重心与思路。对于大三学生来说,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毕业时有个好的发展机会。为此他从第一次班会就开始反复强调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他认为关注学生最关心的、利益最攸关的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共情”,乃关键所在。而随时敞开的邮箱也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学生的问题。曾有学生在信中表明想去创业,他则建议“先就业再创业,先长本事、了解市场行情后再做打算”。毕业时,2014级食品专业共有19名同学被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院校录取为研究生。在他和新西兰林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Charles Brennan教授的共同努力下,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两名优秀本科生已经在新西兰学习近1年。为学生指点迷津,拨开云雾,不就是他身为教师的责任与初衷吗?

肯付出  抓团队

“科研是个苦差事,要想做出一些理想的成绩,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读中外论文,考察生产实践,撰写优秀论文和报告,与行内专家积极交流,指导研究生由不懂科研到能搞科研,这些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研究方向为冷链物流保鲜,关文强四处走访,观察国内各个超市、批发市场及企业实况,曾走访新疆、西藏、台湾,远赴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进行深入考察和学习研究。谈及在美国USDA、UC Davis深造时的经历,他记忆犹新。做科研之余,很荣幸地遇到许多良师益友,其中就有美籍华人范学通研究员和潘忠礼教授。“从他们指导学生的方式以及工作可以看到那种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对待教育、科技的每个细节上的工作态度和水平,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明确日后进步的方向。”

科研需要为社会服务,关文强的选题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选题之后,完成课题就离不开团队协作了。他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不忘将科研与学生培养融为一体。他带领学生团队从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物质变化、抗氧活性等角度揭示了UV-C调控食用菌褐变和功能营养成分的效果与机制;建立了鲜肉冰温保鲜流通技术体系。“身为老师兼团队的领头者,管理应目标明确,沟通畅通,赏罚分明。”过程当中,学生的参与和付出也促进了自我的成长,经他手培养的研究生累计已有20余名。

每每夜深人静,翻阅资料文献感到疲惫,兴趣与热爱支撑他的同时,他也会提醒自己,只有付出时间与心血,才能有所获。无数个在查阅、思考与钻研中度过的漫漫长夜并没有辜负他,时至今日,他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等科技奖励共13项,发表论文170多篇,SCI和EI收录48篇,发表的英文论文单篇最高被引用近300次,出版果蔬物流保鲜技术、果蔬贮运销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著作9部,授权中国专利近20项。

重成效  做“工匠”

关文强一直致力于我国生鲜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他积极主动地努力融入社会、融入行业,在天津市食品学会、天津市园艺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非热加工分会等机构任职,希望为产业经济尽绵薄之力。“我的目标是将国际国内先进的理念、技术、思想进行广泛、规范化使用,推广研发实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我校冷链物流学科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为此他积极进行果蔬冷链物流保鲜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及政府合作,多次进行生鲜食品和农产品保鲜与安全控制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2017年作为中组部、团中央选派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重庆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期间,他深入蔬菜产业一线,顺利完成负责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部验收、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申报和批准验收等工作,为璧山区蔬菜产贮运销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他的科研成果与现实生活也十分贴近。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果蔬表面农药和微生物的清洗剂”,广泛解决了附着果蔬上的农药和对人致病微生物难以清洗的实际问题。鲜肉冰温技术与气调和超高压技术复合新工艺是关文强创新的结晶,可使鲜羊肉有效保鲜42天,将鲜牛肉保鲜时间延长至28天。累累成果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背后是长期不分昼夜的辛勤付出,体现了其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不懈追寻。作为全国青联委员,他曾在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大学生演讲中说道:“人类的本能告诉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有收获才会满足我们心灵的需要。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因为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才能不断向前,勇攀“保鲜”高峰。(校报记者刘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