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6656785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简介

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制冷专业院系。1957年,国家城市服务生产企业局首次举办制冷训练班。1958年,成立北京制冷专科学校,1960年并入北京商学院。1980年,成立天津商学院,2007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经过60余年的发展,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及新工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的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机械(机械工程方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已经进入ESI学科排名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博士点建设学科、天津市冷链物流特色学科群牵头学科、天津市冷链能源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牵头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校级重点学科、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冷链装备专业科技创新院共建单位牵头学科。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837名、研究生268名。学院是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藏设备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制冷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天津市制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学会挂靠单位)单位、天津市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天津市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在制冷空调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

学院拥有近20个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建有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低碳冷链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制冷技术工程中心、工程热物理基础及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天津市“一带一路”生物质能源环境中印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民航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津南区“双碳”研究院、天津市制冷技术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市包装与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市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市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市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天津市食品冷链装置节能及储运新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天津市津南-天津商业大学双碳研究院、《制冷原理与设备》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点、《制冷装置设计》国家级精品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点、《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点、《材料力学》《包装动力学》等天津市一流课程建设点和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课程、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代冷冻冷藏技术及云控制管理》教学科研平台,及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自然工质CO2制冷热泵技术与应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能力强。共有教师和教辅人员135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26名、博士101名,拥有兼职和合作博导4名,硕士生导师4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高端人才5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支。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2名教师进入ESI学者排名2%。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全国优秀样板支部、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天津市五比双创先进个人和天津市高校领航工程样板支部等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

学院以人才培养和教学为中心,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实验室用房总面积15000平方米,学院具有良好的科研硬件条件,专用实验室面积达135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共6137台(套),总价值16116万元,部分仪器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保证了课程实验、工程实践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高质量,体现了培养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获得了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各学科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在制冷技术与装置、食品冷冻冷藏技术、再生资源利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绿色包装技术、智能优化及包装工程CAD/CAM、运输包装技术、产品造型设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十三五”以来,完成和在研国家级项目62项,省部级项目107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校企合作项目216项,年均科研经费1305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专利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1100项,年均发表论文170篇,其中年均被SCI、EI、ISTP收录64篇,成果转化14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技术进步三等奖4项及其他科技奖多项。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发展的条件。目前学院已经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国萨克雷大学、瑞典梅拉达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波兰科学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罗马尼亚布拉索夫特兰西瓦尼亚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院的人才交流,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调查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科研为依托,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努力拓宽专业方向,加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联手天津市各有关院校连续多年主办天津市高校制冷空调创新设计大赛、天津市高校包装之星设计竞赛、天津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专业竞赛,孵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世界学生之星”国际包装设计大赛等众多重要专业赛事中屡获殊荣。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2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银奖1项。在多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学院培养了一批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简介

历史沿革: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在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启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设置的新型专业。依托我校机械专业硕士点、轻工过程与装备学术硕士点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校级重点学科,以智能制造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面向未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我校于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了该专业,并于2020年开始招生。

专业特色:

校企科教相融合,培养具有复杂系统问题解决能力和计算机、电子、通信、大数据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1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8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拥有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2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掌握机械、控制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知识,具有智能制造工程应用与技术开发能力,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商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智能装备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

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与管理,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类课程占30%以上。主要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数字化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机械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基础、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工业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等。

对外交流:

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与东京大学、九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迪肯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匈牙利技术与经济大学、丹麦技术大学、莱格莱德大学以及布拉索夫特兰尼瓦西亚大学等进行了多次教师的专业研修和学术交流,并完成了中国-丹麦、中国-匈牙利、中国-塞尔维亚等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

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东风朝柴动力有限公司、内蒙古一机集团、东风商用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市先瑞科技有限公司、佛山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每年可接受我系本科生的实习实践教学。

就业方向及考研情况:

本专业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公司、科研院所以及传统制造企业等从事新型智能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复杂工程关键问题的分析求解与实施、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以及参与或组织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并具备通过考验向研究应用型以及创新型、研发型人才的发展潜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历史沿革:

面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全球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新能源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基于新能源产业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能源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教育部于2010年7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0]7号)批复部分高校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优势学科,“新能源专业与工程”专业自2020年开始招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依托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起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程热物理基础及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制冷技术与装备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基于现有的平台,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专业特色: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国家新兴能源产业主干专业、国家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相关专业。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形成了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在太阳能热泵技术、垃圾焚烧、生物质能利用、大气环境影响、建筑安全及节能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多项,项目均涉及到相关能源领域的重点支持方向。

师资力量:

共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5人,兼职教师3人中,高工2人,工程师1人。拥有《热质传递及强化换热》科研团队天津市教工系统先锋号,《热工基础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平台。

培养目标:

基于能源领域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学生通过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打好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与该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具备从事相关工程技术的开发利用、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交叉学科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

融合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骨干学科,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能源化学、能量存储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新能源热利用原理与技术。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实验、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伯努力方程实验、导热系数测定、对流换热系数测定、热工系统控制实验、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实验、燃料电池性能检测、生物质燃烧特性实验、能源综合调控系统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30%以上。

对外交流:

专业注重国际交流,与海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教师被定期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如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密西根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瑞典梅拉达伦大学等;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校企合作:

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加强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多变的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烟台冰轮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四季沐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入合作,均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所有本科生都要进入企业实习实践。

就业方向及考研情况: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思想表现和专业技术素养予以充分肯定,如烟台冰轮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盾安冷链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等制冷及新能源相关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都给予了肯定,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相关企业也给予了一些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差距悬殊,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未来五年,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产业人才缺口巨大,为新能源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专业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根据相近专业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保送或考取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

能源与动力工程(原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介绍

历史沿革: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天津商业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4个专业之一,先后由制冷、冷冻冷藏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几次更名发展至今。40年来,专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秉承“为我国的商业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制冷专业人才”的理念,培养出一大批制冷行业的精英和骨干。众多本专业的校友在商业服务领域的知名制冷、空调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商业设计院任职。在良好的商科培养氛围的熏陶下,许多本专业校友担任了企业高层管理职务,在“制冷行业”享有盛誉,成为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获批多个国家级和天津市教学与科研平台,有力的支撑了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1986年获得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现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制冷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工程热物理基础及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虚拟仿真实验”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制冷技术与装备”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特色:

以天津商业大学优势的商科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新工科内涵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现代制冷、冷冻冷藏、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全产业链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注重跨学科专业融合和商学素养协同培养,将商业知识元素与本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突破专业领域限制,培养具有商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制冷技术领域人才。

师资力量:

共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13人。成立有《制冷装置设计》和《制冷原理与设备》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拥有《制冷装置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新增建设有《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制冷空调行业新经济发展需求,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能源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具有商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工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和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现代制冷、冷冻冷藏、冷链物流等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能源动力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课程体系:

融合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主干学科,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等学科基础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装置设计、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制冷装置自动调节、冷库建筑、热泵技术等专业课程;

注重实践能力和商学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实验、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制冷装置课程设计、制冷装置自动调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30%以上;采用“工科+商科”结合的“新工科”培养模式,联合多学科开设商学素养基础和商务与管理沟通技巧等商科课程。

对外交流:

专业注重国际交流,与海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教师定期被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如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巴黎高等示范学院、诺丁汉大学、洛林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校企合作:

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冰山集团,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三花商用制冷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海容商用冷链有限公司、郑州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入合作,建有以烟台冰轮集团为代表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方向及考研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现代制冷技术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部门从事与制冷及低温工程、冷冻冷藏工程、冷链物流、空调工程等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营销、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能源部门从事节能管理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高度评价。本科生考取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年平均升学率超2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原暖通空调专业)介绍

历史沿革: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暖通”专业,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获批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17获批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是我校校级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天津市一流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

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形成了“重视基础理论,强化应用实践,掌握冷源技术,精通暖通空调”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师资力量:

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6人,博士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含留学归国老师6人。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暖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建筑冷热源技术,具备相关系统和设备研发、设计、营销与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

以工为主,强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实践类课程占30%以上。主要课程包含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空气调节、空调用制冷技术,通风工程、供热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学生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应用技术外,在空调用冷热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对外交流:

专业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和多方面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卧龙岗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釜山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并定期派年轻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问深造,如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

校企合作:

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山东贝莱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冰轮集团、大连冰山集团等单位建立生产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

就业去向及考研情况:

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考取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生能在设计研究部门、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能源管理公司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营销与服务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历史沿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专业人才的摇篮。2007年该专业开始招生,具有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为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专业特色:

以机械设计制造为基础,融入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材料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交叉专业,致力于培养富有时代特点的有担当有作为精神的“新工科”人才。

师资力量:

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11项。拥有“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人、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培养计划”1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天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运营等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业所需工程数理基本知识、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工程技木发展,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交流沟通能力、国际视野,能够在所从事专业领域中融入团队,并能发挥有效作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专业相关领域里成为业务骨干或继续深造。具有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课程体系: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与编程、机械控制工程、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对外交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国际间合作交流,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间的教师互访活动。近几年来与日本九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匈牙利技术与经济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塞尔维亚贝莱格莱德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进行了多次教师的专业研修和学术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完成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比如中国-丹麦、中国-匈牙利、中国-塞尔维亚等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

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东风朝柴动力有限公司、内蒙古一机集团、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东风商用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创智机电有限公司、天津市先瑞科技有限公司、佛山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可接受机械专业本科生的实习实践教学。

就业方向及考研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现代制造业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和设备的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现代生产线的开发、组织、指导、管理等工作,在相关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和教学工作等。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考取国内高等院校研究生,其中有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

包装工程专业介绍

历史沿革:

包装工程专业是天津商业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84年,经国家教委与原商业部批准创建,是全国第一批招收包装工程本科生的专业之一,具有轻工过程与装备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现为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校企科教融合,“学-践-赛”一体,培育商工复合型特色包装工程人才。

师资力量:

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掌握包装防护理论及技术,掌握绿色包装和智能包装前沿技术,能在包装及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贸易、物流和商品检验等部门从事包装设计及制造、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验、包装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工作,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课程体系:

以工为主,“工”、“艺”结合,强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实践类课程占30%以上。主要课程包含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机械、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包装测试、运输包装等,其中包装动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为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具有三个主攻学科方向:智能优化及包装工程优化设计、运输包装技术、环保包装技术。

对外交流:

专业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校际教师互访交流。近几年来,接收日本九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匈牙利技术与经济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塞尔维亚贝莱格莱德大学来访学者13人次,并派教师到上述院校交流、合作、研修18人次。完成3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校企合作:

专业与华北制药、华明药业、中粮包装、中国包装测试中心、深圳裕同包装有限公司、中荣印刷、格力集团、创维集团、赛闻(天津)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吉利光大包装有限公司、天津博科林药品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着深入合作。

就业方向及考研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从事包装产品设计制造、科研开发、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每年有较多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其中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并有学生赴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校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