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
经济学院简介

经济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贸易经济系,2001年成立经贸学院,2007年更名为经济学院。

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信用管理和经济统计学6个本科专业。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天津市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和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财政学专业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应用型专业;经济学专业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际商务、金融学2个专业硕士点,2018年应用经济学获批博士立项建设学科。现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融资租赁研究与教育中心2个天津市高校智库,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为天津市高端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获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点,“数字经济发展与公共治理创新研究”团队获批2024年天津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名单。

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7人,专任教师10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三层次人选8人,入选天津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4人,入选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5人,入选天津商业大学青年英才百人计划7人;教授、副教授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49%;已获得博士学位教师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23%;拥有博士后教师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3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1项、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1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项、天津科技战略项目6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00余部,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2015-2024年, 发表论文749篇,其中被SSCI、EI、CSSCI等收录289篇。2018以来,发表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21篇,在《经济日报》《天津日报》发表文章30余篇。

经济学院坚持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充分运用校内外两种资源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学院近年来率先开展了紧密型校企、银校合作,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期货方向人才、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开展推进大学生国民素质教育、与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华泰证券天津分公司、宏源期货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展开合作进行卓越金融人才培养,在金融学专业设立财富管理方向,初步形成了“三双”(双基地、双课堂、双师资)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学院深挖专业优势,拓展竞赛平台,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商学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懈努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提升专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学生多次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5年以来,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及全国行业竞赛中获奖800余项。

近年来,经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愈发鲜明、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读研深造率不断提高,已有多名学生保研至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多名学生成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前景广泛,部分学生考取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选调生,或在金融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及金融教育等部门供职,多数毕业生已成为部门骨干。

经济学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支持和关怀下,以天津商业大学办学指导思想为依据,全院师生努力创新教育体制、激活办学动力、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近年来,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天津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教工先锋岗”称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五四新长征突击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等集体、个人市级以上奖励共计20余项。未来,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将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