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
机械工程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80年,设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为2019年获批设立的新工科专业。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3个二级方向)和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机械(机械工程方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科已经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校级重点学科、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冷链装备专业科技创新院共建单位牵头学科。学院建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低碳冷链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热物理基础及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一带一路”生物质能源环境中印联合研究中心、节能与新能源领域中波“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包装与机械工程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20个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2350名、研究生327名。教师和教辅人员153名,具备高级职称6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9人。拥有兼职和合作博导4名,硕士生导师50名。国家级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天津市科研创新团队1支,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支。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5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4年度榜单。

2020年以来,完成和在研国家级项目56项、省部级项目76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校企合作项目246项,年均科研经费2600余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获专利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522项,年均发表论文215篇,成果转化10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及其他科技奖多项。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3门,获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课程,同时还建有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卓越班”“工匠班”特色班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与百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学院联手天津市各相关院校连续多年主办天津市高校制冷空调创新设计大赛、天津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校包装之星大赛等专业竞赛,孵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近三年,共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等40余项国家级、120余项省部级竞赛奖励,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商学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发展的条件。目前学院已经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国萨克雷大学、瑞典梅拉达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波兰科学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罗马尼亚布拉索夫特兰西瓦尼亚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院的人才交流,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包装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和国家级人才团队(能源环境交叉创新)功能型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人获批天津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学院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为高质量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商业大学建设作出更大贡献。